您當前所在位置:主頁 > 時政要聞 > 新聞動態 >

“硬核”科技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看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發布時間:2021-11-30 17:53|欄目: 新聞動態 |瀏覽次數: 文章來源:中國農網
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公布。經網絡評審組、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評審,科技部審核,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64個項目、10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57項。涉及農林科技項目表現亮眼,35個項目獲得科技大獎,涵蓋領域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以及農產品加工、農業機械等,為大國農業筑牢了根基,提供了“硬核”科技支撐。
科技支撐種業打好“翻身仗”
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從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可以看出,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科技工作者把解決好種子問題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要害來抓,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決打贏種業翻身仗,確保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水稻遺傳資源的創制保護和研究利用”項目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也是涉農獎項中唯一的一等獎。作為世界三大農作物的水稻,一直以來就是關乎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堅實基礎,而優良品種是實現水稻高產穩產的基礎。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以羅利軍為首的一批科研人員組織成立了中國栽培稻分子育種協作組,歷時20余年,系統地進行水稻遺傳資源的收集保存、研究評價和創新利用。這項研究顯著豐富了我國水稻遺傳資源,使我國稻種資源的保有量居世界首位。而這些遺傳資源是我國科技創新的物質基礎,將進一步在水稻育種與基礎研究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同樣,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飼兼用作物,種植區域廣泛,其中病害和干旱是阻礙玉米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培育抗病、抗旱新品種是解決這一問題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而加強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是培育抗病抗旱新品種和驅動種業發展的根本。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針對我國玉米種質資源多樣性匱乏、育種所利用優異種質遺傳基礎狹窄及研用銜接不緊密等突出問題,圍繞東北、黃淮海和西南三大主產區玉米育種和產業發展需求,20多年來在拓展我國玉米種質資源基礎上,以抗病、抗旱、配合力等重要育種性狀為抓手,攻克規?;b定評價技術難題,實現抗病抗旱性狀的規?;b定發掘,并培育出高產抗旱玉米品種。這些抗病抗旱高產新品種在生產中的利用,節約了農藥和水資源用量,推動玉米綠色發展,提升我國玉米的競爭力。
從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可以看到一批高產、優質的品種脫穎而出。如“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玉米968的培育與應用”“超高產專用早秈稻品種中嘉早17等的選育與應用”“長江中游優質中秈稻新品種培育與應用”等農業科技項目,加速我國主要糧食品種的更新換代,引領了糧食主產區高產的發展方向,充分展示了種業創新在挖掘糧食增產潛力方面的巨大作用與效果,也展示了我國有效保障糧食安全的科技實力。
科技保障百姓餐桌更健康更安全
“舌尖上的安全”關系到每一個人。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和人們的健康。采用科技手段保障農產品質量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秦玉昌團隊牽頭完成的“飼料質量安全與高效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首次提出飼料中三聚氰胺限量值,發明高效調質低溫制粒畜禽飼料生產新工藝,構建飼料加工基礎數據庫,創新飼料加工過程、可追溯管理技術,制定交叉污染防控技術規范,促進飼料行業高效、安全、可持續發展。王加啟團隊牽頭完成的“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與質量提升關鍵技術”,構建了奶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品質基礎數據庫,建立風險數據交流的權威平臺;開發出違禁添加物檢測標準,制定生產過程安全控制技術規范;研究制定國際上首個復原乳鑒定標準,研發出奶及奶制品的品質評價方法,創建了以優質乳為核心的質量提升技術。18項(次)核心技術作為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得到應用,對政府監管、產業升級、消費引領發揮了重大技術支撐作用。
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性問題是一個從農田到餐桌的系統工程,影響動物源食品的因素很多,包括農藥、工業污染、獸藥、飼料添加劑、病源微生物、寄生蟲等,為此科技工作者開展了大量科研攻關。如“食品動物新型專用藥物的創制與應用”“奶牛高發病防治系列新獸藥創制與應用”“豬圓環病毒病的免疫預防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等從不同方面共同保障百姓餐桌食品更安全更健康。
科技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不僅要求吃得飽、吃得好,還要吃得營養,吃得健康。農業科技不斷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深挖農業品種的多樣性,使餐桌上的畜禽水產、蛋奶蔬果供應充足、營養美味。
近年我國漿果產業發展迅速,例如藍莓、楊梅、桑椹、草莓等,這些小漿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和經濟價值,已成為各地農業的特色產業之一。但是漿果皮薄多汁、極易腐爛,加上采后缺乏針對性保鮮技術,成本高、能耗大、難以遠距離貯運銷售,這些難題嚴重制約了漿果產業的發展。“特色漿果高品質保鮮與加工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通過科研院校和企業協作攻關,研建了一套實用的漿果保鮮關鍵核心技術,同時,研發出了安全配套材料和高效實用裝備,其創新成果最大程度保持了果實品質,減少腐爛率30%~40%,使物流保鮮期延長2-3倍,解決了農產品采后瓶頸難題并成功推廣應用。
農產品加工業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關鍵,也是拓展鄉村多種功能、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的核心環節。農產品精深加工科技創新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玉米精深加工在國糧食產業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深加工高值化和功能化關鍵技術缺乏,產業鏈延伸不充分,制約了玉米產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玉米淀粉及其深加工產品的高效生物制造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突破了淀粉糖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實現了利用生物制造技術對傳統玉米深加工產業的升級改造,為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Copyright ?2021-2029 廣元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電話:0839-3424768 地址: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下西工貿家世界2棟22、23、24樓 備案號:蜀ICP備2021024802號-1
網站地圖 
欧美a欧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