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江民用核技術產業園。(夾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五通橋新型工業基地。
若干年后,回望即將過去的2021年,350萬樂山人民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路?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樂高速公路擴容項目全線通車、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項目犍為樞紐通航蓄水發電;永祥新能源二期高純晶硅正品出爐,全球光伏產業排名前十的企業半數落戶樂山,“中國綠色硅谷”加速成勢;環峨眉山景區世界級生態醫(康)養旅游度假帶加快推進,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風起樂山,逐夢前行的旅程不會中斷。前不久舉行的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為未來四川發展錨定了方向。
乘風而起,樂山市第八次黨代會統攬形成了“345”工作思路,明確要加快推進建設全省區域中心城市、“中國綠色硅谷”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三大任務”,優化“四區布局”,同時要實現“五個提升”,這是一張怎樣的發展藍圖?
時與勢
站上新的歷史起點,樂山乘風而上,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
12月15日,成樂高速公路擴容項目眉山至樂山段建成通車。
這是全省首條跨市域八車道高速公路,也是首個大規模“四改八”經營性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
四川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8000公里,為什么成樂高速公路擴容項目值得點贊?
“緊迫!”一言以概之。從空中俯瞰成樂高速,只見這條大道宛如一條巨龍,從北至南在成都平原延展,串起成都、眉山、樂山三大旅游城市。
不只成樂高速公路。當下的樂山,伴隨著仁沐新高速公路、峨漢高速公路等項目樂山段貫通,全市境內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80公里,同比上一個5年增加一倍。
坐擁放射狀路網的樂山,在四川經濟地理的版圖中,宛若天空中的璀璨星辰,閃耀光芒。
樂山還有更廣闊的未來,伴隨著樂西高速公路加快推進,打通小涼山,直達安寧河谷,已不是夢想。
未來的樂山,將成為成都平原與攀西、川南地區,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的交匯樞紐,南來北往,東進西征,壯麗好風景!
高速、高鐵、水路、機場,四“箭”齊發,交通基礎設施的快速改善,為樂山提供了強大的動脈網絡,夯實強大支撐。
這并非全部。樂山全市21.2萬貧困人口、259個貧困村、4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省第二大彝區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和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或許是一個巧合。去年,樂山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總量升至全省第8位。
同樣是在去年,伴隨著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主城區年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從256天提升至319天,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6年居全省第2位。
站上歷史新階段的樂山,呈現經濟總量再上臺階、基礎設施不斷夯實、發展環境不斷改善的全新態勢。
種種跡象表明,樂山具備了乘風而上、沖刺更高目標的底氣和實力。
這不僅是樂山自身的發展所需,更是全國全省發展所望。
時間回到3年前,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明確提出要建設樂山等7個區域中心城市,形成幾個經濟總量3000億元到5000億元左右的城市。
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省委提出要培育壯大區域中心城市。今年10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支持樂山建設成都平原區域中心城市,為該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上有所望,下有所盼;戰略引領,指向明確;發展強勁,優勢凸顯。樂山,加快建設全省區域中心城市,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
局與域
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推動全市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
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
1個月前,樂山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目標任務——建設“中國綠色硅谷”,實施晶硅光伏產業“頭號工程”,打造全球晶硅光伏產業投資首選地。
兩次會議,著力重點都選擇在綠色低碳方面。放寬視野,樂山最近與中央和省委的類似“共振”還有很多:
今年6月,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
不到1個月,樂山市委第七屆十二次全會對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樂山高質量發展作出專門部署,明確建設省級創新型城市、打造成渝重要區域創新中心。
一次次的“同頻共振”,樂山總是能夠緊跟中央和省委的步伐,“踩準”節奏,貫徹落實。
這是因為,樂山早已經為自己的發展打上了“鉚釘”: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推動樂山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
文旅產業也是綠色產業,樂山文旅經濟規模保持全省地級市第一。樂山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事關全省文旅產業發展大局。
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在樂山召開,吹響了加快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號角。
樂山乘勢而上,鞏固再創文旅特色優勢,做強核心景區,打造新興場景,發展高端業態,拓寬游客市場,充分綻放樂山獨特的自然生態之美、多彩人文之韻,加快建設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風、嘉州韻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創新曾是樂山的一塊短板,科研投入不足,帶來產業結構不優,幾大支柱產業,包括化工、多晶硅等發展,大部分停留在上游原材料領域。
改變現狀,建設“中國綠色硅谷”,樂山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要取得新成效,要推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要達到40%以上。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對此,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盛毅認為,打造綠色硅谷,樂山抓住了國家提出“雙碳”目標的歷史機遇,產業紅利必將與國家能源戰略高度契合、長期綁定。
從全局來看,樂山晶硅光伏1000億產業生態正在形成,背后是一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這意味著樂山對全球多晶光伏產業從議價權到定價權的掌控。
國有所呼,城有所應。樂山始終站位全局、心懷“國之大者”“省之要事”,以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為引領,以“中國綠色硅谷”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為依托和支撐,“三大任務”構成一個楔形方陣,讓全市發展與全國全省發展節奏同頻共振、開拓前行。
這,就是新時代的樂山抉擇。
矩與陣
優化“四區布局”,推進“五個提升”,形成一個縱橫交錯、條塊結合“矩陣”,指向“三大任務”
一域兩圈!這是樂山市第八次黨代會對于打造世界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實現路徑和施工藍圖。
所謂“一域兩圈”,就是在推進全域旅游的基礎上,加快構建大峨眉旅游圈和小涼山旅游圈“兩圈”,堅持以“圈”促“域”,形成處處都是旅游風景的樂山文旅新生態。
在西財智庫首席執行官湯繼強看來,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是樂山對自身旅游資源疊加賦能的最優表達。樂山推出全域旅游思維,目的就是沖破傳統的、局限的旅游資源觀,使樂山這座城市的個性、品牌、文明建設與旅游發展有機融合。
不僅是旅游業,樂山要培育壯大五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其中兩大亮點是,將推動民用核技術向醫用同位素、密封源等領域拓展,建設“中國堆谷”;推動光電信息產業向電池片、組件及配套產業、電子級多晶硅方向延伸。
盛毅認為,打造“中國堆谷”,不僅可以為樂山樹立新的產業形象,并有望在短期內打破國產放療藥物市場占有率低的局面。
從“一域兩圈”到“中國堆谷”,在樂山市第八次黨代會的部署中,沖破傳統行政區劃限制,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資源,成為鮮明的特色。
樂山市委明確,樂山要優化“四區布局”,加快建設文旅經濟核心區、先進制造集聚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生態經濟先行區。
不同于傳統的行政區,“四區”尊重經濟發展規律,淡化行政區劃,形成各具特色的經濟增長極,這是樂山在新發展格局下產業架構的重點擺布和路徑選擇。
另一大戰略安排是“五個提升”,即加快實現發展質效、產業能級、城鄉面貌、交通優勢和幸福指數顯著提升,五個方面分別指向治理、產業、城鄉、交通和民生等領域。
優化“四區布局”,實現“五個提升”,由此形成一個縱橫交錯、條塊結合的“矩陣”:其中既有橫向的空間整合、捏合碎片,又有縱向的價值推動、鏈條延伸,共同指向“三大任務”。
“345”的戰略布局,重構了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與中央和省委戰略部署高度契合,目標與路徑相互支撐。
一個經濟繁榮、自然生態、多彩人文、樂山樂水、靈秀博雅的幸福美麗嘉州,正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卓然崛起。
樂山崛起“中國綠色硅谷”
在樂山市五通橋區的丘陵環抱之中,“中國綠色硅谷”呈騰飛之勢。
1965年,新中國第一塊多晶硅在樂山下線。歷史照映當下,中國多晶硅發源地,發展如火如荼。這種態勢,來自行業巨頭的奔赴而來。
11月30日,永祥新能源二期5.1萬噸高純晶硅項目首批高純晶硅正品成功出爐。項目從設計施工到量產達質歷經1年,工程進度刷新行業紀錄。
12月8日,總投資約55億元的京運通樂山二期22GW單晶拉棒、切片項目正式簽約。
不遠處,晶科25GW單晶拉棒切方項目3期、京運通24GW單晶拉棒切方項目一期相繼調試生產;晶科20GW金剛線切片項目一期、協鑫10萬噸顆粒硅項目等建設正酣……
全球頭部企業已有5家通過直接或參股方式“落戶”。這種態勢,來自產業鏈的蓄勢迸發。
“我們已形成年產6萬噸高純晶硅、30GW單晶拉棒切方及10GW硅片的現生產能力,1000噸電子級多晶硅生產線也已上馬。”五通橋區委主要負責同志介紹,今明兩年內樂山將形成69GW的拉棒切方、34GW切片、10GW電池片生產能力,產值規模預計將突破1000億元,形成全球單一區域最大產能。
目前,樂山迎來了產業項目從零星布局到集中成片、產業鏈條從硅料到切片、電子級多晶硅項目從無到有的“三大突破”。“這意味著樂山已躍上世界晶硅光伏產業的舞臺中央。”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盛毅如是說。
這種態勢,得益于決策層的高位推動。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作出決定,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壯大綠色低碳優勢產業。樂山明確提出實施晶硅光伏產業“頭號工程”,追“光”逐“鏈”,加快建設“中國綠色硅谷”。
樂山提出“兩步走”的路徑清晰:第一步,到2023年,形成31萬噸硅料(含顆粒硅10萬噸)、71GW拉棒切方、45GW切片、10GW電池片的生產能力,產值突破1000億元,打造成全國光伏產業創新示范基地;第二步,到2025年,進一步壯大光伏產業規模,形成80萬噸以上高純晶硅、100GW拉棒切方、100GW切片、50GW電池片、30GW組件生產能力,產值突破2000億元,建成全國重要的光伏能源產業基地。
未來,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綠色硅谷在四川樂山。 (一束晉釗 圖片除署名外由樂山市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