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廣袤多彩的田野里處處充盈著豐收的景象?;湛h嘉陵鎮草灘村隨坡遞進的一臺臺平整梯田地里,一臺玉米收割機順著梯田地順暢的線條,把一行行玉米植株“吞噬”精光,經過脫粒篩選后,金燦燦的玉米籽粒如噴灑的金豆粒傾瀉而出,瞬間便裝滿了地頭等待運輸的農用三輪車貨倉,新型機械化作業正在逐漸取代人工,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力量。
“玉米機械化采收一次性就能完成摘穗、剝皮、脫粒、秸稈處理等生產環節,每畝比人工收獲就可以節省100元左右,生產效率可提高近30倍,每畝還可減少損失3%左右。幾個人就可以管理好1000畝以上的土地農業生產任務。”說起玉米機械化收割,徽縣國兵農機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國兵滿口稱贊。
今年40多歲的李國兵在2017年牽頭附近村莊農戶組建了徽縣國兵農機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先后租賃了外出務工、勞力缺少、部分不愿意種地的村民土地以及撂荒地共計1000余畝,開啟了他向現代化新農業邁進的步伐,經過幾年的打拼,如今已經擁有收割機、大型拖拉機、糧食烘干機、農用運輸車等各類農業機械113臺(套),尤其在新技術、新機械、新品種推廣應用上積極與縣農業農村局相關部門聯系對接,努力嘗試和探索,形成了以從事農業生產和各類農機作業服務作業、農作物種植、農機具作業技術培訓交流、農機新技術引進、農機具的維修保養等以新型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民合作社。
“隨著國家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新科技、新機械、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涌現出了一批有能力、有理想、有技術的新型農民參與到了現代農業生產的浪潮中來,為全面實現農業機械化奠定了堅實基礎,還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加快了土地集約化經營的步伐,為助農增收,確保糧食安全,實現現代化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等工作作出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徽縣農業農村局農機中心負責人柳忠駿告訴筆者。
據了解,截止目前,全縣農機具擁有量已達21000臺,農業機械總動力17.51萬千瓦,農機經營總收入達到6604萬元;機耕56.9萬畝;機播10.65萬畝;機收25.92萬畝;機械化綜合水平達53.9%,今年前半年共辦理結算購置補貼資金91.854萬元,補貼農機具176臺(套),受益農戶114戶。
近年來,徽縣認真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惠農政策, 以“一鄉一社建設試點”為抓手,加強農機合作社建設,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機裝備水平,提高農機作業服務能力,秋糧收獲期正在熱火如荼有序推進。為了確保秋糧適期收獲,徽縣農業農村局提前安排、精心部署,縣農機中心、農機經銷企業、農機配件門市部、維修網點,提前訂購整機,備足配件,及時檢修維護送修農業機械。積極組織縣域內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對擬投入秋收冬種的作業機械,進行維護保養調試,使機械保持良好運行狀態,適時投入秋收冬種農業生產。同時對參與玉米機收作業的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農機手進行機收減損培訓,深入田間地頭、機收現場,指導玉米機收作業,要求作業機手提高作業技術,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減少落穗,掉粒、拋灑、破碎等機收損失,保證秋糧及時收獲,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