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維九月,序屬三秋。走進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五街鎮,淡紫色的荷蘭豆花掛著晶瑩的露水,顯得越發嬌嫩,惹人憐惜;青翠欲滴的荷蘭豆在藤蔓上沐浴著陽光,綠意盎然的豆田呈現出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在田間地頭,村民們正忙著采摘、分揀、裝卸荷蘭豆,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別看荷蘭豆雖小,卻是名副其實的增收綠色歡樂豆!”看著這一筐筐“歡樂豆”,五街鎮咪黑們村村民劉發俊的歡樂溢于言表。
今年劉發俊家種植荷蘭豆4畝,預計每畝產量在750公斤到1000公斤,由于上市早,這幾天的嫩豆8元每公斤、老豆4元每公斤,除去每畝1000元左右的成本。僅荷蘭豆一項,他家里今年就能收入3萬余元。像劉發俊這樣的村民,在咪黑們村還有很多。
據悉,荷蘭豆屬性喜冷涼且長日照作物,成本低、周期短、回報高,是一種收益十分可觀的經濟作物。五街鎮境內平均海拔2400米,日照時間長,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合荷蘭豆的生長。
今年以來,為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村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五街鎮黨委主動帶領全鎮群眾融入南華縣“楚南綠色經濟發展軸”及“龍川江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先后組織14個村黨總支,抓住農時,以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的方式,深入農戶家中加大荷蘭豆試種植宣傳力度,進一步了解農戶種植意向。積極對接云南長鮮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到各村對荷蘭豆種植進行技術指導,并組織各村黨員參與每階段種植,包括集中施肥、搭架引蔓、豆苗長勢觀察、病蟲害防治等重要種植環節。通過“支部引領、黨員開路、農戶共享”這一模式,群眾主體作用得到發揮,村民不僅成為產業發展的受益者,而且成為新產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荷蘭豆種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全鎮推廣荷蘭豆種植500畝,產量預計在450噸,產值在360萬元左右,種植農戶戶均增收2萬元,小小荷蘭豆,已成為群眾增收的歡樂豆。”五街鎮黨委主要負責人說。
今年以來,南華縣共發展荷蘭豆種植1207畝,預計產量在1000噸,產值在800萬元左右,下一步,南華縣將緊抓市場需求,積極推動荷蘭豆有機產品認證,拓市場、樹品牌、增效益,積極與企業、超市等對接,探索農產品訂單新模式,并通過蘿卜、荷蘭豆、土豆等多作物輪植,向土地要效益,切實拓寬農民致富路,持續唱響農民增收四季歌。